讀《陶母戒子》有感
作者:李曉蘭
來源:宣化東站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18
<p style="text-indent:2em;">
<span style="line-height:2;font-family:Arial;font-size:16px;">自打自己成為母親后就格外關(guān)注有關(guān)孩子教育,近日看到一篇《陶母戒子》的故事,讓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認(rèn)識。</span>
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2em;">
<span style="line-height:2;font-family:Arial;font-size:16px;">故事的主人公是晉代著名大將軍陶侃的母親,她與孟母、歐陽母、岳母一起被尊為中國古代“四大賢母”。據(jù)史書記載,陶母出生于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。生下陶侃沒幾年,丈夫病逝,從此家道中落。由于孤苦無依,陶母只好攜帶幼小的陶侃回娘家,以紡織為生,供陶侃讀書,并且很重視兒子的言傳身教。陶侃考取功名即將上任時,陶母送了三件土物給他 ,陶侃打開一看,里面是一塊土、一個土碗和一塊白色土布。聰明的他立即就明白了母親的用意。一塊土是教兒永記家鄉(xiāng)故土;一只土碗,是教兒莫貪榮華富貴,要保持自家本色;一塊白色土布,更是教兒為官要盡心恤民,廉潔自奉,清清白白,永不忘本。母親的戒告深深打動了陶侃的心。后來陶侃在仕途上果真沒有辜負(fù)母親的希望,他正直為人,清白做官,成為中國古人治學(xué)和為官的表率。讀到這里,自己被陶母的教育觀深深感動了,為人父母,那一個不是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對孩子傾注了所有,怕孩子凍著、餓著、怕孩子被人欺負(fù),怕孩子處處低人一等,怕孩子受苦受罪,怕孩子這,怕孩子那,卻忘記了更該關(guān)注的是孩子以后的人生觀,價值觀。</span>
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2em;">
<span style="line-height:2;font-family:Arial;font-size:16px;">父母之愛則為之計深遠(yuǎn)。為人父母不光要照顧好孩子的日常飲食、生活,更該教會孩子做人的態(tài)度,做事的真誠,父母的愛不是包庇、不是溺愛、不是袒護(hù),愛是監(jiān)督、是管理、是教育,這樣的孩子才是父母的驕傲。</span>
</p>